My List

Saturday, December 15, 2007

Weak Ties

弱連結(Weak Ties)是社會學家Mark Granovetter所提出來的,他認為當人們想要尋求管道與人交流資訊時,經常是從與自己關係不是那麼密切的(Weak Ties)人際網路中找尋,因為與自己關係程度較為強烈(或者說是生活圈接近、互動頻繁)的那些人同質性太高了(物以類聚),所能提供的資訊多數會與我們原本認知的重疊。也就是說,多數的群體運動較不容易發生在彼此關係相當緊密的強連結(Strong Ties)中,而在於人與人彼此並不是相當熟識、並且沒有任何共通點的Weak Ties中。

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就是資訊散播(information diffusion)的觀點來看weak ties。舉個例子,與一個人來往的朋友們容易彼此也都互相認識,於是,在這種community中,我們從某一個人聽到的話,可能這圈子裡的另一個人早就說過了(老梗了XD)。資訊的交流在一個群體中,隨著時間裡會漸漸變成多餘的.. 也就是強連結的資訊活動範圍是較為封閉的,而新的資訊的進入通常來自群體成員對外的弱連結。我覺得Strong ties的價值在於群體凝聚力的形成,而Weak ties的價值在於對不同資訊的取得。

值得注意的是,Mark Granovetter的所謂strong ties與weak ties並非由個體主觀來認定的,而是一種從群體的角度"個體與群體互動的程度"的客觀概念,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突然與一位朋友發生衝突,並不表示說我們想要把對方從原本的strong ties轉為weak ties就說了算,因為他與群體之間的互動程度是依舊保持原樣的。我覺得這種客觀的精神有點類似Facebook的一個application - "Define me",從他人/群體的角度來看自己,如果可以的話,或許我們可以仔細觀察看看,被下的tags中,除了一些common impressions外,那些比較特別的tags是不是從你的不同weak ties來源下的呢?另外,一個人的relationship中若存在愈多weak ties,所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是他的social impact比較強呢?還是他本身能納百川,交友、見識都很廣闊?

再來簡單說說weak ties與目前當紅的Social Network Services (SNS)的關係。我認為一些IM軟體,如MSN Messager, Google Talk, 或者Yahoo!即時通,所形成的網路關係比較傾向strong ties(概念上),也可以說當我們正在IM上與某一位朋友對談時,那種形式是跟講電話是類似的,而一般來說,我們比較會與強連結的朋友比較有話聊,並且所聊的話題是不常發生在那些弱連結的對象上的。但SNS,如facebook, LinkedIn, Orkut等,就有點不一樣了,就facebook來說,我覺得它藉由一些吸引人、有趣、具創意的遊戲、測驗的互動式social applications,打破了現實世界的時空限制、文化與生命歷程的隔閡等,提供一個與弱連結(具共同偏好、或者特定屬性欄位接近的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建立溝通互動的平台,使我們有機會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同步地和強與弱連結進行訊息的傳遞,並保有IM強連結的資訊流通價值.. (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了 orz)

最後,以一個譬喻作為這篇介紹弱連結的結尾。Strong ties: 親情; Weak ties: 愛情。親情是一種建立在血緣上的關係,"strong"的意謂不言而喻;愛情是發生在原本毫無關係的兩個人身上,並且這種關係必須經過努力才能建立起,維持更得要有雙方的用心經營,它是吸引人的,但它更是脆弱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