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st

Monday, February 16, 2009

Social Computing: A Snapshot

隨著Web2.0的演進以及計算媒介愈來愈容易取得,使得一些事物在近幾年正快速變化,如社交方式、經濟模式、大眾文化等,背後本質上的改變,正從以個體為中心的思維,逐漸轉移到群體間合作、互動所產生的一連串社交反應(Social Dynamics),而社會計算(Social Computing)正是一種透過資訊技術來輔助這些社交資訊(Social Information, User-Generated Content, Consumer-Generated Media)或社交行為(Social Behaviors, Social Interaction)之收集、分析、整合、呈現的新興領域,以現有的Web服務來舉例,Facebook, Flickr, Del.icio.us, Blogger, MSN均為社交服務下的平台(可參考下圖),或被稱作社交軟體(Social Software),以現有的技術來舉例,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 病毒式行銷(Viral Marketing), 標籤分類(Tagging), 計算社交決策(Computational Social Choice)等均為社會計算在技術上的例子。社會計算的不止於學術研究,目前軟體產業、線上遊戲、商業策略、甚至政治分析等相關領域也相繼投入。


從產業界進入社會計算應用的角度來看Social Computing,Dion Hinchcliffe在The shift to Social Computing一文提到了三個根本的原則:
1. Innovation is moving from a top-down to bottom-up model
(創新正逐漸朝下而上的方式演進)
2. Value is shifting from ownership to experiences
(價值不在只是擁有,更重要的是體驗)
3. Power is moving from institutions to communities
(力量將來自於社群,遠過組織本身)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Social Computing跨足計算科學與社會科學,Social Computing的概觀可從下面這張圖來看。其基礎主要建構於: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人機互動(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社群網路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人類學(Anthropology)、組織理論(Organization Theroy)、社會學(Sociology)與計算理論(Computing Theory)。資訊技術與社會理論對於社會計算可說是相輔相成,一方面得思考如何將上述人文學科整合成socio-technical system,另一方面得思考對於現有的技術如Database, Multimedia, Software Engineering, Wireless該如何設計以達到社交資訊處理(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目的:1) 探勘群體行為中的知識, 2) 群體智慧作為決策, 3) Social Web的形成,這是「分析」的觀點。另一種觀點為「合成」,偏向Agent-based Modeling、或是人工生命(可參考紅虫寫的科普「混沌邊緣的藝術-人工生命」)。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Computing


2 comments:

  1. 呵呵~ odd好久沒po這種認真文了 XD 論文加油唷^^

    ReplyDelete
  2. 謝謝小靜~ :p 英文考試加油囉!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