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st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impressionism.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impressionism. Show all posts

Sunday, October 14, 2007

印象樂派

音樂史上的印象派不論時間、地域上和貢獻皆不如美術史洶湧、影響深遠,但仍是音樂史上重要的一環。印象樂派的大宗師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恰巧與印象畫派大師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同名。印象樂派是何以會興起的呢?得追朔到德布西早期的經歷。1885年,德布西因緣際會與法國象徵主義Symbolism)詩人馬拉美Stephane Mallarme, 1842-1898)有密切來往,當時印象主義繪畫與象徵主義文學等文藝運動正匯集於此,德布西因此接觸到了許多著名的詩人與畫家,耳濡目染了他們的創作經驗。1889年,世界博覽會在法國巴黎,德布西在那邊聽到了印尼甘美朗Gamelan)的音樂(印尼爪哇、巴里島傳統鼓鑼合奏團的總稱),驚覺原來不受大、小調性約束的音樂,其和聲竟能變化營造出各種氣氛,於是德布西頓悟出創新的合聲方法,因而產生了融合視覺色彩與光影的作曲技法。

相較於繪畫上的「印象派」之名源於畫展上畫評對莫內《日出.印象》(Impression Sunrise, 1972)的評論,音樂上的「印象派」同樣源自大師之手。1887年,法國巴黎藝術學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評論德布西送審的管絃組曲《春》(Printemps, 1887)之曲式架構模糊不清,與繪畫上「印象主義」的精神雷同,因此德布西的音樂就與「印象派」脫離不了關係了。但聽說德布西本人並不喜歡自己的音樂被這樣稱呼。

在繪畫上,色彩是視覺藝術呈現情意的方式之一,而印象「樂」派的作曲家,也試著將音樂做類似的「印象」表達。由於受到繪畫的影響,作曲方式不再偏重於純粹情感抒發與故事性的講述,印象樂派發展出來的創作觀念在於如何營造聽覺感受上景物氣氛的呈現。從創作面來看,印象畫派感受光線所造成的明暗、色彩變化,對顏色的運用與以往的方式有顯著的不同;印象「樂」派的作曲家則藉由不同的樂器、新的和弦結構與進行方式,來呈現音樂色彩。作曲技巧上,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抒情旋律,甚至推翻大、小調音階,讓樂器能完全呈現自己的音色,創造較無起伏的旋律、不規則的樂句、不清晰的曲式結構,把和聲視為色彩效果的運用,而不再以其功能性為考量[1]。如此創作出來的音樂,才算得上是營造主題氣氛而非單純的陳述。

儘管許多文獻對於印象樂派與印象畫派的關係有所著墨,但對此二者間的關連並沒有較具系統性的歸納整理,多數僅僅是敘述式強調關係之存在性,或者簡單說明在印象樂派的音樂裡,哪些音樂特徵的描繪是光影色彩的呈現。例如德布西著名的《牧神的午後前奏曲》(Prelude to the Afternoon of a Faun)(Books 試聽)(曲名來自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馬拉美的田園詩《牧神的午後》)中,找不到較為明顯的曲式,而且在樂句中各種拍號的變換十分自由,使得傳統的重拍、節奏感變淡,甚至難以感覺得到;此外,這首曲子開頭的主旋律是由長笛而非傳統上由弦樂器奏出,並以半音階的形式呈現出慵懶卻不乏細緻的情調,雖然少了以往清晰、明確的主題感,但配合上各種樂器音色的巧妙結合,使之與印象「畫」派的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德布西的音樂,除了牧神的午後前奏曲外,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月光》和《棕髮少女》了,其他代表作更有管弦樂作品《海》與《夜曲》三部曲等。另一位著名的印象樂派作曲家則是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

[1] K. Marie. Stolba,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usic (3ed.), McGraw-Hill Companies, 1998.



Wednesday, July 19, 2006

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 - Don McLean


繁星點點的夜晚
把調色盤填上藍與灰
用你那雙可以看透我靈魂深處的眼睛
觀察夏日
山丘上的影子,繪畫出樹與水仙花
用畫布捕捉四季的變化的顏色

我終於了解你想要告訴我什麼
你為了你的理智而受苦
你試著解脫他人
他們不願聽你傾訴
他們無法了解你的意願
或許他們現在肯聽了

繁星點點的夜晚
豔麗的花朵在畫布上招展
變化萬千的雲層在紫色的霧裡翻騰
再犯股那雙深藍色眼睛中的倒影
顏色不斷在變化
清晨金黃色的稻田
受盡風霜滄桑的臉
在畫家充滿愛的雙手下得到安慰

我終於了解你想要告訴我什麼
你為了你的理智而受苦
你試著解脫他人
他們不願聽你傾訴
他們無法了解你的意願
或許他們現在肯聽了
他們無法了解你對繪畫的熱愛
而你對話的熱愛是真誠的

當你在那繁星點點的夜晚,失去希望
你如情侶般的奪取你自己的生命
但我可以告訴你,梵谷
這個世界無法配合像你那麼完美的人

繁星點點的夜晚
畫像掛在空盪的走廊裡
無框的畫像掛在無名的牆上
用著那雙可以看透世界而無法
忘記的雙眼
就像你所碰見的陌生人
穿著破爛衣服的窮苦人
在那雪白的畫布上
繪畫出鮮紅的玫瑰與銀白的花刺

我想,我現在了解你想說什麼
我終於了解你想要告訴我什麼
你為了你的理智而受苦
你試著解脫他人
他們不願意聽你傾訴
他們還是不願意聽
或許他們永遠無法理解


Tuesday, July 18, 2006

梵谷

「Vincent Van Gogh 全部的特點,便是活力充沛,表現強烈。他那種對於一切事物本質的絕對肯定,那種粗獷的簡化的形體,那種敢於面對面正視太陽的慾望,和激情的素描色彩,在在顯示一種有力的、陽剛的,有時野蠻有時卻又確然精細的個性。他對於人物的認真觀摩,對於自然和真理深厚而又近於童稚的熱愛,都是他作品的特色。」

- G. Albert Aurier 法國"水星雜誌" -「孤獨者」



Thursday, April 27, 2006

印象派

一團沈默,以暴露的姿態
背對著聽眾,映入綠洲
在象形文字中冉冉升起
這是,印象

帕德嫩神廟內的祈禱,
愛琴海上的的柔波,
與亞里斯多德對峙

視覺的力道
朝著聲符、畫幅
沿著輪廓劃開,
彈出一股不朽的曖昧


Monday, March 06, 2006

「印象」畫派

西洋繪畫的發展,可以概括分為古典、近代、現代三個時期。

古典時期從文藝復興時期到浪漫時期。此時的畫作乃為宗教、文學、君王而畫,因此大部分的作品風格以逼真為主。

近代包括寫實畫派、象徵主義、印象畫派、新印象、後印象等。

尤其印象畫派試圖突破傳統,開始研究大自然的光線與顏料之間的色彩差異,運用原始的色塊和條紋,不經過混色而直接在布料上著色,讓這些純色由觀賞者的眼睛加以重組和融合,表達出光線的千萬種變化,特別是透明度和明亮度。這也就是為何欣賞印象畫派的作品時,站在一定距離之外,就會發覺到圖案反射的光線形成特殊的輪廓和形體,而因此意會到作者要表達的「印象」。

至於現代的畫風不為宗教、文學、君王,也不為大自然而畫,包括分離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普普、大地藝術等各式各樣擺脫古典繪畫束縛,崇尚個性發揮的現代繪畫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