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st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omebody.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omebody.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February 06, 2008

John Maeda and "The Laws of Simplicity"

《簡單的法則》(The Laws of Simplicity),天下文化出版,強力推薦!作者是John Maeda(前田約翰),日裔美國人,是知名的圖像設計師、視覺藝術家、MIT Media Lab.的教授(director of the aesthetics+computation group),更是創造Flash技術的先驅之一,對數位藝術設計有興趣的人一定聽過這號人物。John Maeda專門於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他每件作品都結合美學、創意、生活、技術與人性,令人眼睛一亮、撼動人心。可以到他的作品網頁看看:maedastudio。此外,他出版過多本藝術設計相關的書籍,如Design by Numbers(1999)、Media@Media(2000)、Creative Code: Aesthetics+Computation(2004)。John Maeda在數位藝術的創新發展上頗具貢獻,得過無數大小獎,其中包含美國設計界最高榮譽史密森尼(Smithsonian)機構國家設計獎、日本朝日設計獎,許多作品被現代美術館(MoMA)、舊金山現代美術館等知名美術館收藏。

比較令我感興趣的是他走向藝術領域的歷程。John Maeda畢業於MIT EECS、之後壓抑不住內心的日益膨脹的藝術知覺,將重心轉向藝術領域。向來認為藝術不能當飯吃的他的父親,在這時對他說:「你現在學得夠多了,去做你想做的事吧。」John Maeda前往日本筑波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攻讀設計學位。他首先將自己去電腦化(uncomputerize),致力傳統的設計手法,後來他的指導教授建議他可以加入一些年輕的元素,於是他的科技專長就此派上用場,藉由電腦開創出屬於它的數位藝術。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他在2001年重做學生攻讀MBA,兩年取得學位。

至於為何John Maeda會寫關於Simplicity這本書呢?據說是有一天,他發現simplicity與complexity這兩個字都有"MIT"這三個字母,從此他提倡「簡單」以平衡「複雜」,並成立了MIT SIMPLICITY Consortium,為的是重新定義人與科技的關係,強調簡單並不必然就是廉價或功能少,而是要追求典雅與便利。

看完後,我覺得John Maeda運用許多例子讓人感受到其視覺感知與心理層面的意涵,透過例子為背景,給讀者體會簡單的力量的機會。而簡單與複雜卻只一線之隔,看似簡單的東西,背後蘊含的精神,其實是相當深遠的呢!以下節錄自The Laws of Simplicity一書,幾條令人感到溫暖的設計法則。

1. 減少(REDUCE): 達到簡單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用心割捨。
「捨」得恰如其分,將能「得」到更多。
盡可能減少,隱藏多餘的一切,同時增加價值感。
講究材質、作工,正是簡單哲學。

2. 組織(ORGANIZE): 組織能使複雜的系統顯得比較簡單。
將事物有條有理的呈現,能使「多」顯得「少」。要對付的東西、觀念和功能(及相應的按鈕)若能減少,這種生活將簡單許多。

3. 時間(TIME): 節省時間讓人感到簡單。
一旦被迫等待,生命會顯出不必要的複雜。一個產品(或服務)若能讓人節省時間,一定受歡迎。就算無法縮減時間,也要設法讓消費者減少等待的苦楚。告知使用者一種程序還需要等待多久才完成,是一種「人道措施」。倒數秒數的行人穿越號誌就是一例。

4. 學習(LEARN): 知識使一切變得更簡單。
好的設計必須運用讓人本能上熟悉的感覺,「嘿,我看過這種東西!」好讓人願意嘗試這新的東西。利用相關─轉化─驚喜的技巧,將使用者熟悉的經驗融入產品設計中,讓人自然而然了解產品,甚至產生驚喜的感受。

5. 差異(DIFFERENCES): 簡單和複雜相輔相成。
沒有複雜,簡單就失去價值。如果沒有複雜做對比,我們即使看到簡單的事物,也不能領會它的美妙。最重要的,是掌握「簡單」和「複雜」之間的變化韻律,才能抓住人們的注意力。

6. 背景(CONTEXT): 簡單的周邊事物絕非無關緊要。
我曾經做事非常專注,我的老師尼葛洛龐帝建議我,應該當個照亮一切的燈泡,而不要當雷射光束。太專注會使你只看前面最重要的目標,卻犧牲掉背景的一切。留白也是一種重要的實體。為了增加空白所失去的機會,會因為留下來的東西更受注意而得到補償。

7. 感情(EMOTION): 感情愈多愈好。
在感情重於一切時,不要害怕增加更多裝飾或更多重意義。

8. 信任(TRUST): 我們相信簡單。
大多數人欣然放棄保護一些生活小隱私,以換取更多空閒時間。
但是,為了換取簡單生活,冒險信任機械裝置,是否值得?

9. 失敗(FAILURE): 有些事物不可能簡單。
一個人追求「簡單」的失敗實驗,可能讓另一個人成功創造出美麗的「複雜」。

10. 單一(THE ONE): 簡單是減少明顯的,增加有意義的。
簡單是一種微妙得莫可奈何的特質。

另有三個要點
1.遠離(Away)—只要挪得遠遠的,多就會顯得少。
2.開放(Open)—開放簡化複雜。
3.能源(Power)—少用,會得到更多。

下面這段影片是John Maeda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精采演講,看看他如何把生活、設計、思考看得簡單。


書的官網延伸閱讀: http://www.lawsofsimplicity.com/
John Maeda設計的iGoogle: Simplicity is Complex
中文版投影片: 簡單的法則


Wednesday, October 17, 2007

Joe Torre

挺欣賞 Joe Torre 的人格特質以及領導風格。我想在這兩天尚未決定他的去留前,寫下對他的認識。

現任洋基總教練(1996-2007)。以前球員時,曾待過勇士隊紅雀隊以及大都會隊,拿過聯盟最有價值球員、金手套、打擊王等,同時也擔任過這幾隊的總教練。在洋基的這12年,四度幫助球隊拿到世界大賽冠軍,並連續12年打入季後賽,是洋基隊史上第四位達到千勝記錄的總教練。不論身為球員或是教練,都算是 MLB 的傳奇人物之一。

Torre 是以一種「不干涉」的方式來帶領球隊,給予球員們相對較大的發揮空間,與球員之間的互動是建立在對彼此的「信任」上,絕不對球員疾言厲色,因此即使在球員們對他的決策有異議甚至產生摩擦時,對他仍保持相當程度的尊敬,加上他絕對信任自己的球員的能力,並不吝給予讚美,於是整個球隊溝通的默契也就形成了,也難怪大家願意掏心肺地積極爭取勝利、為球隊打拼。另一方面,Torre 不吝拔擢有潛力的新人,細心關照,在適當時機給予他們上場的機會,王建民CanoChamberlainHughesDuncan 都是最佳的例子。

此外,最令人佩服的是在危機處理上,無論球隊氣勢、戰績好壞,可以注意到 Torre 總是老神在在、不疾不徐的神態,似乎隨時都充滿自信。其實,賽前他將敵隊早已下了一番功夫,同時觀察了解自己球員的身心狀態,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及其應對調度都有大概的想法,可以說是以身作則,讓整個球隊在上場前有最佳的準備。其他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媒體,他總是以最誠懇的態度,儘量滿足媒體的需求,也會耐心地替守候的球迷們簽名。

最後,談談關於 Torre 所創立的「保護兒童防止家暴」(Joe Torre Safe At Home Foundation)基金會。Torre 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他的童年記憶中,流氓父親時常對母親做言語上或身體上暴力傷害,雖然他自己沒有受到肉體上的虐待,在精神上因為時常受到父親嘲弄以及母親的遭遇,心中恐懼感如影隨形。由於童年家暴的恐怖經歷,使得在他有所成就後,成立這麼一個基金會,為防治家暴投入一份心力。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07

Christos Faloutsos

接下來介紹的這一位教授 Christos Faloutsos 算很久以前就知道了,不過一直都沒有詳細地去了解他的研究,只知道他在 multimedia 相關會議中發表過許多論文,直到最近在看一篇有關 social network mining 論文: Graph Mining: Laws, Generators, and Algorithms, ACM Comupting Surveys (CSUR), 2006,驚訝地發現他是其中一位作者...

Christos Faloutsos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的教授,研究興趣主攻 data mining,尤其是 graph mining,可以說是 graph mining 的大師,應用在 Knowledge Discovery, Multimedia mining, Bioinformatci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等等。我就拜讀過他和他的博士班學生 Jia Yu (Tim) Pan 在 ACM SIGKDD 2004 年發表的論文: Automatic Multimedia Cross-modal Correlation Discovery,以及幾篇由這篇所延伸應用的論文,他們提出一種新的 graph - Mixed Media graph, MMG,並利用 random walk with restart 的方式探勘 multi-modal correlations。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 ACM SIGKDD, SIGMOD conference, IEEE ICDM, PAKDD 的"非常"常客,看他今年 (2007) 竟然一次上了四篇 SIGKDD,實在嚇人(註:ACM SIGKDD 和 ACM SIGMOD 是 data mining 與 database management 領域中最頂尖的會議),此外,他也有好幾篇論文投上 ACM Multimedia,並在今年 ACM SIGGRAPH 2007 上受邀 Tutorials(註:ACM Multimedia 是多媒體領域中最頂尖的會議,ACM SIGGRAPH 是 graphics 電腦圖學與互動式技術最最最頂級的會議!),同時也是 SIGKDD, SIGMOD, MM 等。我個人覺得,未來幾年內,他應該很有機會拿到 ACM 或 IEEE Fellow。



M. E. J. Newman

我是在 NCCU Summer School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s 2007 上準教授 Martin Rosvall 的 Lecture 中得知這號人物的。這幾天拜讀了他的代表著作之一: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之後到 google 上搜尋他,才知道這個人不簡單!在複雜網路的研究領域中頗具貢獻。M. E. J. Newman 的網頁上是寫他叫做 Mark Newman,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許多論文上他都被稱為 "M. E. J. Newman" ...

Newman 是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物理系的教授,同時是 University of Michigan 複雜系統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y of Complex System)的主要成員之一,這個研究中心是由學校中許多領域的教授所組成,目的在於從 nonlinear, dynamical, adaptive 的角度切入研究 complex system。更值得一提的是,Newman 竟然也是 Santa Fe Institute 的成員之一,可以他對於 complex system 具有相當程度的研究!

Newman 對複雜網路的研究主要著重於分析 network 的結構與功能,尤其針對 social network 與 information network,研究方式藉由結合經驗分析法(empirical analysis)與電腦模擬(computer simulation)。以下為他的代表著作 (都是跟該領域中其他大師級人物的coauthorship @@):